为何司履生、方舟子、新语丝打魏于全的方法是错误的

最近由于国内媒体开始报道司履生和方舟子打魏于全的假,特别是人民日报也给予了报道,新语丝更是热血澎湃,打假之声越发高涨。

但是司履生和方舟子整个打假都很不科学很不专业,即使魏于全确实造假,新语丝这样的打假方法不仅很荒谬,打对了人算是运气,打错了人是造孽,更不要说如此打假,其实给中国科学带来的后果是黑吃黑,最后的结果是以非科学的方法打不管是做了假还是没有做假的科学家。

由于他们的打假方法从头到尾都很不科学,不仅误导普通群众,更是蒙骗大量专业人士,一下仅选取一些证明他们的不科学性。

一。
司履生自称他自己的学生重复魏于全的实验没有重复出来,所以更让他们怀疑魏于全的实验。

事实上,发表在Science, Nature上的实验难以重复的多的是。首先,一个实验室内部有时候也很难重复一个实验。其次,不同的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手段有差异,使用试剂有差异,不同的人做同样的实验有系统误差。一个实验室不能重复某一个实验,完全不能做为推翻这个实验结果的证据。这在生物学范畴内是相当普遍的情况,因为生物系统太复杂,是不能和完全可重复的物理学实验完全等同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即使是一些普遍认可的实验方法,实验室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不可能总是成功重复,有时候真的是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做成功。难道司履生实验室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立即断言这些经典实验方法,肯定是做假做出来的?

同时,司履生只是声称自己重复了,可是正如他大多数指控一样,没有任何证据。司履生在这个问题上有发表论文吗?他们有在Nature上发表评论吗?如果这样的言论也可以做为证据,那么还能有什么公正可言?任何人都可以声称自己做了某个实验,不能重复。不管怎么样,你总得发表一篇论文吧?而且照司履生和方舟子的逻辑,发了论文也不一定是真的。所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凭什么你自己说说话、连文章都可以不发、文献都可以不引用,就要让我相信别人就算发了文章、就算引用了文献、就算别人也引用了他的文章,最后也是假的?

所以,学术打假,要谈学术,而不是搞辩论和论战。你觉得有假,你做实验验证,加上自己的理论,做出来不能重复也可以发文章啊。不打算这样打,你总可以写评论吧?司履生现在说魏于全阻挠他在Nature上发评论,也是很精明的说法。因为事实既然是“没有发表有评论”,那么司履生就没有从正当学术渠道对魏于全的结果进行质疑,你司履生现在就没有资本来光明正大的打别人的结果。但是他这样一“描绘”,本来是没有学术资本的司履生,却摇身一变,变劣势为优势,而且立即可以得到道义的支持,真是荒谬的走旁门左道的学术打假!

另外我感到悲哀的一点,是在这种舆论之下,大众将对生物学实验如何验证真伪有错误的认识。重复实验或许可以很好的验证物理和化学实验的真假。但是生物学实验,却不能直接套用这种方法来验证“真假”,只能验证是否可能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结果。要是生物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验证真假,那么恐怕全天下的生物学家都会惶恐不安了,同时历史上不少生物学家都会变成学术做假的罪人了。

二。
科学家总是应该对自己的结果有高度的自信的。中国传统过于保守,即使做出了一点成果,似乎也应该谦虚。更不要说在新语丝的论调之下,要是自信一点,对自己的乐观一点,更可能变成了学术造假了。特别是新语丝刊登的大量文章认为,魏于全的结果看起来“太好了”,所以too good to be true。打假岂能是这样打的?

昨天UC Berkeley一位很强,听起来就很smart的副教授来做Seminar,他讲的是对蛋白质功能的预测。长期以来,我们可以对测序的准确度给出诸如99.9%的正确率这样的评估,而且是很有依据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很好的评估对蛋白质功能预测的正确性。他提到他所见到的一篇论文,是他见到的第一篇有对功能预测正确性评估的文章。此文声称自己的功能预测有99.5%的把握。但是这篇文章却没有提到自己的这个99.5%是怎么来的。又有,大量文章现在使用BLASTA和BLASTB来预测蛋白质功能,但是据估计现在这种方法会导致25-30%左右的预测是错误的。那么结果是很多文章的预测都会是错误的。这又是错误和做假是有区别的例子。

但是这些文章是伪科学做假了吗?我想没有人会这样想。类似的情况在美国也很多,但是为什么人家不觉得是“造假”?即使作者对自己的结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结果的解释过于乐观。

因此打假也不能这样打。结论错误,实验有问题,从专业的科学角度来看和“造假”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司履生方舟子确实可以让普通人将实验有问题等同于造假,这本质上是对群众科学素质的践踏。Too good to be true,还是你自己做不到?打假怎么能从别人的结果好来打呢?

三。
司履生和方舟子自己,并且利用新语丝对魏于全的人格进行了大量的攻击,而且都是很无耻的。例如司履生一开始就说魏于全如何企图贿赂他,先把他人的声誉搞臭。最后还无耻的解释说,自己是因为有代沟,所以觉得四五十块钱的礼物就是很重的了。貌似看起来他没有错,但是他是很精明的,他知道自己这样解释一下自己就没有什么罪过,但是魏于全已经被搞臭了,普通人读到这里,就已经倾向于认为魏于全有罪了。

我以前也引用过方舟子刊登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更是说牵扯到魏于全的妻子身上,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对她进行惨无人道毫不负责的人身攻击,说人家“耍泼”和“什么下三滥嘛”。类似不讲事实人身攻击主观臆测的文章充斥新语丝。学术打假真的应该是这样打的?我觉得怎么看都不学术,而且还“株连九族”,更不要说连事实依据都不要。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那些讲文革的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里面的场景,却看来和这场新语丝闹剧颇为类似。

四。
方舟子打魏于全打到后来,就打成四川大学对魏于全的宣传有假了。首先这偏离学术问题,并且方舟子为了打倒一个人,可以无耻到什么都拿出来混起来谈。二,类似的夸张宣传在国内比比皆是,并非魏于全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风气和诚信的问题。方舟子不过是找到一个救命稻草罢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在中国,有几个人身上,特别是名人和当官的,找不出点问题?谈学术造假就谈学术造假,谈论文有假有谈论文有假。何况我也说了,论文有错误并不等同于造假了。

魏于全或许可以因为虚假新闻报道的问题被搞垮。不过方舟子企图同时借一方面的问题,把一个人的所有方面都搞垮,确实是异常卑劣的。就好比我证明了你偷了邻居家一块煤,我把你搞成了坏人,接下来我要把你塑造成在单位搞假帐也就不难了一样。

五。总结。
一个合理的法制社会,总是应该假定被告是无罪的。司履生和方舟子对魏于全的攻击,不仅缺乏学术专业精神,而且他们攻击言论的具体内容也不乏不专业不正确的地方,加上整个打假完全充满人身攻击、文革政治运动的色彩,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打假,就算打对了,也不过是黑吃黑罢了。

简单的说,控方的指控不科学不专业,更是不完全正确,就算被控方难以洗脱所有的指控,我认为就此也不能认定控方是正确的。因为指控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此,我抛开魏于全的实验是否真实不说,是有原因的,不是为他疯狂辩护。既然你的指控有问题,缺乏说服力,我就不能去断定魏于全有罪。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打假,对于中国科学界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国内本来就是勾心斗角多的是,如果这样也能“学术打假”,难以想像以后国内还会有多少严谨的学术争论,更可怕的是,以后恐怕我们会见到更多类似的为达到自己目的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如果发展成那样,中国科学没有被挽救,而是被毁灭了。

六。未来。
魏于全没有造假,没有被司履生方舟子打倒,我固然会欣慰。魏于全这次没有被司履生方舟子打倒(而实际上有罪),我觉得我也很欣慰,至少如此打假根本就是可怕的政治运动,手法完全不具备科学的严谨和专业的气质,失败也是应该的。司履生和方舟子更应该对他们对群众的误导负责。如果魏于全后来确实证据确凿的被证明做假了,我首先会为四川大学感到遗憾,但是我不会为我为魏于全“说了好话”后悔。为什么不会后悔呢?因为即使魏于全被定罪,也不能改变司履生、方舟子、新语丝打魏于全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个事实。

5 comments

  1. 1。 依你的逻辑,怎么验证一个事物的真伪?魏于全应无条件的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
    难道让别人判断不行吗?
    2。魏于全应该对自己的结果有高度的自信,难道也要求别人对他的结果有高度的自
    信?
    3。司方只是对事实的阐述而并非对魏于全的人格进行任何攻击,不是吗?
    4。四川大学对魏于全的宣传有假是不争的事实。四川大学也对魏于全的行为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是吗?
    5。“一个合理的法制社会,总是应该假定被告是无罪的”。难道司方有权给魏定罪
    吗?司方只是讨论这一问题。
    6。组织一个专案组是必要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的。这是科学!

  2. 回复学科学:

    1. 首先这不是逻辑的问题。生物学研究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真伪可言,如果你不是做生物的,你可能无法体会。实验结果可能会支持你的假说,但是实验结果可能别人无法重复。而即使别人的实验结果同样支持你的假说,你的假说也可能和事实不符。生物学验证真伪,首先需要实验,但是实验不能保证可以绝对验证,所以很多生物学理论需要时间来判断。粗暴认定有争议的生物学实验是“做假”实在不可思议,也极为罕见。

    2. 不知道您这样的推论是来自何种逻辑。请关注方舟子打魏于全全过程。

    3. 没有进行人格攻击?我想我不能认同您的观点。司履生本人并没有明显的直接的人格攻击,但是他以不恰当的言辞讨论实际上是学术的问题,明显导致大量充斥人身攻击的言论并切这些言论刊登在了新语丝。或许可以怀疑他此种做法是有预谋的。对于此,我想我上文有论证。

    4. 您说的是对的。但是我不知道四川大学宣传有错,和方舟子和司履生有错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能说四川大学有错,因此方舟子和司履生就没有错了吧?

    5. 司方难道只是在讨论?司方一开始基本上就是定罪“做假”。我想您对事件关注程度不够。

    6. 科学和技术的差异,决定专家组并不一定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而且您也是开口闭口“真假”;科学有正确和错误、真和假的区别。请务必不能混淆和简化。zu

    最后本文关注的方舟子方面的错误。而不是魏于全的论文是不是有问题。

  3. 支持您的观点。

    您的许多观点和您看问题的角度我都是赞同的。我会继续关注您的博客。

  4. 1. 这当然是逻辑的问题.没有逻辑的实验是不可想像的.既然“实验结果可能会支持你的假说”,哪又有什么理由不交出实验数据及实验步鄹并让专家评判呢?如果专家认为实验数据及实验步鄹不能得道魏的结果,那么,魏的结果至多是魏氏猜
    想而不是魏氏实验结果。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此外,即使“实验结果可能别人无法重复”,但这种“不可重复”仍有它的规律性,否则,生物学岂不变成了”鬼辩学”!
    2.美国的法规,对术造假的处罚非常严厉的。大概在1998 年, 哈佛大学开除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就涉及实验造假。
    3.依你的标准,4月13日>的评论也够人格攻击了。
    4.我的原话是:“四川大学对魏于全的宣传有假是不争的事实。四川大学也对魏于全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是吗?” 你的回答是:“您说的是对的。但是我不
    知道四川大学宣传有错,和方舟子和司履生有错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能说四川大学
    有错,因此方舟子和司履生就没有错了吧? “四川大学宣传之错的直接结果是“对魏于全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至目前,我仍未发现司方之错。 即使司方有错,两者有着性质之区别。
    5.正如我言:“司方只是讨论这一问题。”而非定罪。
    6.你认为,司方打假“不具备科学的严谨和专业的气质”.你能否提供你的更好的办法?你的“科学的严谨和专业的”方法就是做假者逍遥法外。你的“科学的严谨和专业的”方法就是让人们的良心冥灭.你的“科学的严谨和专业的”方法就是把举报者天诛地灭, ….. 然而,你狠不得把造假者包在超真空内,千万别让他吓着,让他永世能鱼目混珠. 悲哉!

  5. 学科学

    首先,我说得很清楚,我主要是讨论司和方的错误。魏于全是否有错,不是我可以下结论的。如果您坚持认为司方没有错,我也没有办法。并不是我一个人认为司方有错,认为方偏执、有错的人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认识的很多人根本不去看新语丝了的原因。

    1. 我没有说生物学实验完全不可重复。而且新语丝和司履生不是所谓“专家”,魏于全没有任何理由把原始数据交给新语丝或者司履生评判。新语丝连大量非专业人士的无知言论都要刊登,这种地方,不是讨论学术的地方。

    2. 我知道美国很严格。但是再一次,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没有关系。

    3. 不明白您的评论。

    4. 正如您所言,您说“直接结果”是“推波助澜”,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肯定魏于全是做假,是已经定罪的说法,我不知道您为什么可以否认司方只是讨论不是定罪。请您去调查一下,普通人读了他们的东西,是不是就基本上同意给魏于全定罪了。因为您使用的词语就是这样的含义,至少说有这样的暗示。我这里不是讨论魏于全是否有做假。我也认为就目前凭借司方所披露的东西,一不能给魏于全定罪,而且反而暴露出司方的严重问题。

    5. 正如上一条所言。

    6. 我也早就说了,新语丝完全不是讨论学术的地方。方舟子和司履生避开给Nature写评论不做,实在荒谬。打假也目睹了他们的质疑也有不少学术谬误,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其实不敢写评论出去,之敢在新语丝这种一言堂的地方打闹。没有写评论也罢了,司履生还说被阻挠发表,变劣势为优势,不断加入政治因素,把纯洁的学术讨论变成政治斗争,实在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即使确实是被阻挠,我们也已经看到司履生学术水平并不怎么样,发出来,还是一个笑话。有谁会发表评论质疑别人怎么测肿瘤体积,自己还算错的?

    最后,您只是过于愤怒。这也是中国的问题,大家由于目睹太多社会问题和腐败,见到这样的事情,首先就会倾向于认定被揭露人是有罪的。您这样的做法说得好听是“不让做假者逍遥法外”,但是这也是要讲究证据的。不合理的证据法庭也是不会采纳的,非法获得的证据是不能采用的。您的占位有严重的倾向性。把举报者”把举报者天诛地灭”不知道是从何谈起,您真是太夸张了。鉴于您的观点有很多谬误和不实事求是之处,我觉得和您讨论了可以暂时到此为止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