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 在Virginia,自然环境如此美,小动物如此多,没有中长焦,必然丧失很多拍摄素材。于是立即入手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镜头,跨入300mm焦距时代。不过据说此镜头<220mm的时候画面才最锐。
Int’l Street Fair Photos 国际街展照片
Some photos of International Street Fair ’06 at Virginia Tech. 一些06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街展的照片。当然是我的摄影了!所有照片都是胶片单反Nikon N75拍的。CanoScan 8400F 底扫,软件自动增强。 下一步,打算玩玩反转片EB!
从方舟子分批放出西藏药业报告说起
方舟子打魏于全已经打了蛮多时候了。从一开始我并不对魏于全报以乐观的态度,不过方舟子的所作所为更让我觉得值得唾弃。魏于全绝不是完人,任何人在方舟子的政治攻势下,都会被抓出失足之处,形象也会被搞得一塌糊涂的。 不知道访问新语丝的人有没有注意到方舟子已经发布了第七部分的《西藏药业公司对丘小庆论文真伪的药学验证报告》。我不清楚为什么方舟子不能一次发完,而要慢慢的发,多达七次(而且还可能会有八次九次一百次)呢?此间方舟子必然有自己的想法。 一。持久战,越持久越知名 二。长期吸引网络流量,网络流量等于知名度 前几天我也谈到方舟子在采访中使用了“我的法眼”的说法。其实即使是非常著名的好法官,恐怕也不敢、不会使用“我的法眼”这样的说法。方舟子自我形象的无限膨胀,导致他说出如此没有气质的话,也导致他会自己当裁判,宣传自己500多起揭露没有打错一次,并以此证明这次也没有打错(“因为我方舟子没有错过,所以这次也不会错”)。 其实不管方舟子打的人是打对了还是打错了,只要方舟子以一种非正常的心态和非正常非合理的手段来打假,方舟子就不应该成为某些人的偶像。
Compare emusic and iTunes Music Store audio quality by listening
I have been curious about how good the quality is emusic offers. There have been some articles online saying that emusic offers better quality than iTunes Music Store. So I decid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these two by simply listening. I purchased Pixies’ Where is My Mind before on iTMS. And right now I… Continue reading Compare emusic and iTunes Music Store audio quality by listening
惊闻……关于方舟子的七个惊闻
近日惊闻不少关于方舟子和司履生的事情。 一是据说前两天方舟子兴高采烈的到人民网接受采访和接受网友提问的时候,使用了“我的法眼”这一说法。我不得不立即大跌眼镜。不知道是不是造谣呢?可是当我打开视频一看,方舟子确实说“刘辉这件事为什么会入我的法眼呢”,而主持人问的是“刘辉这事儿怎么能入你的眼睛”。不过方舟子把文字内容贴到自己的BLOG上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法眼”删除了。方舟子说“现场文字记录有笔误,并遗漏了中间部分的内容。以这个版本为准。但这个版本也只是记个大概意思,完整的内容见视频”。 二是据说方舟子在美国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只发过一篇文章,还是博士后期间发的。不知道是不是造谣,搜索“方舟子 简历”失败。如若如此,当自由撰稿人恐怕也不仅仅只是方舟子的个人喜好了。 三是据说司履生在自己的论文里面曾经使用过“面积”来表示肿瘤大小。另外顺便就质疑一下司履生是怎么测他们的肿瘤大小的。 四是据说司履生一稿多投,还有将自己发表在国外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过后换一个第一作者在国内发表的。传播这个信息的人列出了文章列表。 五是再度惊闻方舟子通过魏于全的一段话得出一下结论“这段对话,证明了堂堂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连科研的基本常识都不具备”,让我想起当初看到有人分析方舟子的打假手法时,说到方舟子擅长于抓住一点毛病,就给别人扣上一大顶帽子的说法。我不是说魏于全说的这些话就是真理,但是方舟子匆匆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张大嘴巴不行吗? 六是惊闻方舟子说“我希望他(魏于全)能够继续用真实的身份来解释大家的疑问”。方舟子不愧是造谣高手! 七是惊闻方舟子认为清华大学开除刘辉,是他披露出来的。他认为,清华大学完全可以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我对这样的言论真是相当吃惊,并且不得不更加怀疑方舟子的动机。我并不认为这样的事情值得开记者招待会,因为媒体其实只会炒作罢了,而且这些问题也根本不值得主动开记者招待会。记者可以报道,但是清华大学要是为此专门开记者招待会,那么真的是可笑了。
胡锦涛和布什的身体接触
644简直是骇人听闻!点击这里查看全部照片。
人民日报也玩意淫
新华网援引《人民日报》文章《美国百姓眼中的中国》,让人体会了一把人民日报的意淫。 至于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我看不出对中国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们又不支持恐怖分子。讲中国坏话的人都是政客,别有用心。美国是个大国,中国也是个大国,大国之间应该友好,世界就太平了,这多好。 说到中国的商品,现在到处都是,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美国老百姓过日子就是靠这些价廉物美的东西。 听说那儿的经济发展很快,生活质量已经很不错了,我想有一天也许能到那儿教书,这样就能边挣钱边游览中国。 这些言论在美国毫无代表性。美国人虽然喜欢省钱买便宜货,但是中国货口碑并不算好。更有不少人在网上大喊要抵制中国货,抵制Walmart。
New Building in VaTech to be Named Latham Hall
William and Elizabeth Latham decided to give $5 million to Virginia Tech to support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s. The Board of Visitors at Virginia Tech decided to name the new building which our lab is moving to as the William C. and Elizabeth H. Latham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Building. Although this building… Continue reading New Building in VaTech to be Named Latham Hall
Ignorant American people (talking in politics)
People discuss politics on Digg.com. Most of them are Americans. While as far as I know, many people who are not from America, claim that Americans basically know nothing but their own country,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some ignorant Americans talk about other countries. I chat with a few people from China on skype. They believe Tibet and Taiwan have… Continue reading Ignorant American people (talking in politics)
胶片单反第一张
614Film SLR First Shot is finally here! Nikon N75 + Nikkor 28-80 mm G Lens, Kodak 400 Max, Snapfish Hi_Res download (negative scanning), Software auto adjustment. Well, Snapfish charge a lot for download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s. But others charge a lot for developing films.
学术打假演变成黑道火拼
四川大学4月15日召开记者招待会,阐述官方对于司履生指责魏于全学术造假的态度。在前一段时间丘小庆事件至今没有任何结果的前提下,四川大学的这样的表态虽然看起来诚恳,却难以赢得舆论的支持。不过有趣的是,方舟子的新语丝上“主流”观点是四川大学不回应;而现在四川大学回应了,也是骂声一片。看来要在方舟子的新语丝面前做好人,也确实是意见很难的事情。即使是四川大学说得很清楚,“学校更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来组织这次学术答辩听证会,学校将全力配合”,方舟子的粉丝们也会熟视无睹,大谈这样的“听证会怎么能由四川大学来组织”。 我历来认为,首先司履生和方舟子的打假手段并不正大光明,且其中暗藏猫腻,明显是有预谋有企图、明显涉及个人利害的一场“政治运动”。我同时认为,我无法断定魏于全没有做假,同时肯定魏于全的论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认同所有的司方提出的质疑)。再次我认为,四川大学宣传部有中国特色一贯的宣传风格,并没有事实求是,非常可耻。其实我相信,国内做学术的,确实没有几个真的是100%清白的。因此此次学术打假,真的是从一开始就有点闹剧的色彩,到目前,也真的是黑道火拼了。 司履生自己的言论不仅充满人身攻击的意味,虽然隐藏得很好,但是司徒之心路人皆知。且司履生一开始,就如我所说,将严肃的学术问题超个人人品道德方面引导,是显然的有“个人恩怨”的表现。现在司履生站出来说,自己和魏于全“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有一些事情自己都“遗忘”了,显然言不由衷啊。况且现在也确实证实,司履生以前有推荐过就业、项目申请有过失败,这些都确实是可能的“个人恩怨”。更何况司履生每次站出来说魏于全的坏话,都是选择了“恰当”的时机,有心人自然也能看出点名堂。 最有趣的是,我觉得司履生还是有老了,做一些事说一些话,想的也不周全。例如天府早报就报道说: 司教授表示,他并没有对魏教授进行人身攻击,他会质疑到底。当记者问到他会不会出席四川大学计划组织学术答辩听证会时,他表示他已经买了下个月去美国的机票。“我打算去美国探亲度假,如果四川大学愿意提供往返机票的话,我一定会出席答辩听证会。” 四川大学黑不黑?黑是肯定有的。中国有几个单位里面没有一点黑?司履生和方舟子黑不黑?当然黑:控制舆论,误导,为网友对魏于全进行人身攻击奠基,有选择性删除有力反击司方的留言,一言堂……这些难道不黑?魏于全黑不黑?魏于全或许不是个坏人,或许没有学术做假,但是我确实也不会乐观到他的研究生他发表的论文真的就是没有一点修饰,真的就是完全按照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来写的。中国做科研的老板,真的是大家见得太多了,有几个真的清清白白?就连司履生一稿多投(证据确凿,更有把在他们自己在国外发表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就在国内再发一次),所编的书里面抄袭多多(证据确凿),论文细节被人质疑(有待探讨,可惜新语丝不打)这些都一样被人挖掘出来。司履生单方面对魏于全的一些要求,其实同样适用于自己,但是他自己却也没有遵守,让人费解(例如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司履生声称自己学生2个月无法重复魏于全实验)。 所以客观的调查,魏于全非常可能会被查出漏子。如果是那样,魏于全也就是不幸被当作典型了,即使他的错几乎是大部分同行都在做的。如果没有查出什么,我们也不清楚背后是否有黑幕保护。司履生则确实不是个好人。方舟子玩弄舆论于指掌之间、偏执、不专业更是让他丢掉了大量的信誉。于是我们目睹的,真的就逐渐演变为一场黑道火拼了。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体制和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中国的科研要透明要真实要进步,需要一个完善的体制来防范学术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是更关键的,还是需要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你说要是行行业业里面,谁都能捞点黑钱,加上当官的腐败,群众道德素质越发低下,说细一点,医生都拿红包,法庭判决不公,后台现象严重,百姓的孩子读不起书,职称评比弄虚作假,地方政府瞒骗上级政府……这些都不改变,谈何学术上的改变?大学不是象牙塔,大学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苹果准备出售预装Windows Vista的“Mac”?
苹果一直以来不仅是软件公司,更是硬件公司。由于目前苹果已经推出Boot Camp允许用户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Windows XP,可以预见苹果也可能会在以后OEM预装Vista。不过苹果似乎不太可能出售只装有Vista的机器,因为这样肯定会首先伤害苹果fans的感情,也即沦落为漂亮机箱制造者,其次也会使Mac OS X应用程序开发者丧失信心,等于是宣布Mac OS X的毁灭。 同时预装OS X和Vista,可以大大促进苹果硬件的销售,同时很有潜力将Windows用户吸引过来。因此,苹果的确很有可能这样做。哪个公司不想赚钱?
方肘子不会要求撤稿
方肘子得意了。4月12日,方肘子应邀前往中科院研究生院演讲。有记者随即撰写了文章进行报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方肘子的赞美之情。 我倒是不能理解这样的赞美。 通过他精彩的讲述,我们就可以认定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实干的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魅力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做一件真实的事情,所以赢得了所有真实的支持。 为什么透过一个简简单单的“讲述”,我们就能够“认定”这么多的属性?一个人是否真诚,是否有野心,是否严谨,是否实干等等,岂能透过一个演讲看出来?哪怕是十个、一百个演讲,我们也是无法得出这样溢美的结论的。如若可以,那么我就要说,希特勒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一个以全人类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人,一个共产主义斗士。 但是,方肘子是不会要求撤稿的。因为他没有廉耻。
“打假”成为方舟子留名Science, Nature的唯一途径
继Nature报道清华大学刘辉被解雇之后,最近Science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方舟子个人曾预测,Science可能会对此深入报道,但是由于“突发事件”占据了版面,因此变成了简讯。言语之间,不乏失落之情。其实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虽然我觉得此事Science报道没有什么不可,只是方舟子如果对Science对中国学术腐败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异常期待的话,我觉得可能有所不妥之处。而且Science之类杂志,更重要的是学术,打击学术造假根本不是其自责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方舟子在翻译的时候,”U.S.-based”被翻译成“住在美国的”,而不再是使用“位于”。看来方舟子也是懂得学习的。我多次怀疑过方舟子的英文水平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认为的那么好,确实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其实他英文倒是不差,关键是可能是有意图的误导性翻译更让我感到恼火。 方舟子显然对Science和Nature报道他和他的网站非常得意。相比此也会被他用来证明他打假从未出错、总是对的。不过说来很遗憾,“打假”成为方舟子留名Science, Nature的唯一途径。其实不要说Science, Nature,他现在连低档得多的学术刊物,通过“正当途径”都上不去了。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C+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C+ Flawed but worthy. Finally I watched this movies on DVD. 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in there, but less interesting that I have expected. Besides this, this movie is quite flawed. Let’s talk about the tournament. First the dragon. Where have other three dragons gone to? And it… Continue read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C+
杨振宁和翁帆夫妇手牵手出现在纽约街头
609 我不想说什么。大家说得已经很多了。
看到牛人才会感觉到差距才会奋斗
昨天去听了一个UC Berkeley来的Associate Prof.的Seminar,内容相当精彩和有启发性。 他们的思路其实不复杂却很少有人这样去想,而且需要有人手和有很专业的技能的人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生物水平那么低的原因啊。国内不仅没有思路,也没有人才。 这位教授口齿伶俐,思路清晰,说话速度非常之快,确实可以感觉到他对自己的领域了如指掌,并且大脑运行速度非常之块,确实让我倍感压力和差距。 但是话说回来,看到牛人才会感觉到差距才会奋斗。
为何司履生、方舟子、新语丝打魏于全的方法是错误的
最近由于国内媒体开始报道司履生和方舟子打魏于全的假,特别是人民日报也给予了报道,新语丝更是热血澎湃,打假之声越发高涨。 但是司履生和方舟子整个打假都很不科学很不专业,即使魏于全确实造假,新语丝这样的打假方法不仅很荒谬,打对了人算是运气,打错了人是造孽,更不要说如此打假,其实给中国科学带来的后果是黑吃黑,最后的结果是以非科学的方法打不管是做了假还是没有做假的科学家。 由于他们的打假方法从头到尾都很不科学,不仅误导普通群众,更是蒙骗大量专业人士,一下仅选取一些证明他们的不科学性。 一。 司履生自称他自己的学生重复魏于全的实验没有重复出来,所以更让他们怀疑魏于全的实验。 事实上,发表在Science, Nature上的实验难以重复的多的是。首先,一个实验室内部有时候也很难重复一个实验。其次,不同的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手段有差异,使用试剂有差异,不同的人做同样的实验有系统误差。一个实验室不能重复某一个实验,完全不能做为推翻这个实验结果的证据。这在生物学范畴内是相当普遍的情况,因为生物系统太复杂,是不能和完全可重复的物理学实验完全等同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即使是一些普遍认可的实验方法,实验室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不可能总是成功重复,有时候真的是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做成功。难道司履生实验室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立即断言这些经典实验方法,肯定是做假做出来的? 同时,司履生只是声称自己重复了,可是正如他大多数指控一样,没有任何证据。司履生在这个问题上有发表论文吗?他们有在Nature上发表评论吗?如果这样的言论也可以做为证据,那么还能有什么公正可言?任何人都可以声称自己做了某个实验,不能重复。不管怎么样,你总得发表一篇论文吧?而且照司履生和方舟子的逻辑,发了论文也不一定是真的。所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凭什么你自己说说话、连文章都可以不发、文献都可以不引用,就要让我相信别人就算发了文章、就算引用了文献、就算别人也引用了他的文章,最后也是假的? 所以,学术打假,要谈学术,而不是搞辩论和论战。你觉得有假,你做实验验证,加上自己的理论,做出来不能重复也可以发文章啊。不打算这样打,你总可以写评论吧?司履生现在说魏于全阻挠他在Nature上发评论,也是很精明的说法。因为事实既然是“没有发表有评论”,那么司履生就没有从正当学术渠道对魏于全的结果进行质疑,你司履生现在就没有资本来光明正大的打别人的结果。但是他这样一“描绘”,本来是没有学术资本的司履生,却摇身一变,变劣势为优势,而且立即可以得到道义的支持,真是荒谬的走旁门左道的学术打假! 另外我感到悲哀的一点,是在这种舆论之下,大众将对生物学实验如何验证真伪有错误的认识。重复实验或许可以很好的验证物理和化学实验的真假。但是生物学实验,却不能直接套用这种方法来验证“真假”,只能验证是否可能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结果。要是生物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验证真假,那么恐怕全天下的生物学家都会惶恐不安了,同时历史上不少生物学家都会变成学术做假的罪人了。 二。 科学家总是应该对自己的结果有高度的自信的。中国传统过于保守,即使做出了一点成果,似乎也应该谦虚。更不要说在新语丝的论调之下,要是自信一点,对自己的乐观一点,更可能变成了学术造假了。特别是新语丝刊登的大量文章认为,魏于全的结果看起来“太好了”,所以too good to be true。打假岂能是这样打的? 昨天UC Berkeley一位很强,听起来就很smart的副教授来做Seminar,他讲的是对蛋白质功能的预测。长期以来,我们可以对测序的准确度给出诸如99.9%的正确率这样的评估,而且是很有依据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很好的评估对蛋白质功能预测的正确性。他提到他所见到的一篇论文,是他见到的第一篇有对功能预测正确性评估的文章。此文声称自己的功能预测有99.5%的把握。但是这篇文章却没有提到自己的这个99.5%是怎么来的。又有,大量文章现在使用BLASTA和BLASTB来预测蛋白质功能,但是据估计现在这种方法会导致25-30%左右的预测是错误的。那么结果是很多文章的预测都会是错误的。这又是错误和做假是有区别的例子。 但是这些文章是伪科学做假了吗?我想没有人会这样想。类似的情况在美国也很多,但是为什么人家不觉得是“造假”?即使作者对自己的结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结果的解释过于乐观。 因此打假也不能这样打。结论错误,实验有问题,从专业的科学角度来看和“造假”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司履生方舟子确实可以让普通人将实验有问题等同于造假,这本质上是对群众科学素质的践踏。Too good to be true,还是你自己做不到?打假怎么能从别人的结果好来打呢? 三。 司履生和方舟子自己,并且利用新语丝对魏于全的人格进行了大量的攻击,而且都是很无耻的。例如司履生一开始就说魏于全如何企图贿赂他,先把他人的声誉搞臭。最后还无耻的解释说,自己是因为有代沟,所以觉得四五十块钱的礼物就是很重的了。貌似看起来他没有错,但是他是很精明的,他知道自己这样解释一下自己就没有什么罪过,但是魏于全已经被搞臭了,普通人读到这里,就已经倾向于认为魏于全有罪了。 我以前也引用过方舟子刊登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更是说牵扯到魏于全的妻子身上,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对她进行惨无人道毫不负责的人身攻击,说人家“耍泼”和“什么下三滥嘛”。类似不讲事实人身攻击主观臆测的文章充斥新语丝。学术打假真的应该是这样打的?我觉得怎么看都不学术,而且还“株连九族”,更不要说连事实依据都不要。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那些讲文革的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里面的场景,却看来和这场新语丝闹剧颇为类似。 四。 方舟子打魏于全打到后来,就打成四川大学对魏于全的宣传有假了。首先这偏离学术问题,并且方舟子为了打倒一个人,可以无耻到什么都拿出来混起来谈。二,类似的夸张宣传在国内比比皆是,并非魏于全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风气和诚信的问题。方舟子不过是找到一个救命稻草罢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在中国,有几个人身上,特别是名人和当官的,找不出点问题?谈学术造假就谈学术造假,谈论文有假有谈论文有假。何况我也说了,论文有错误并不等同于造假了。 魏于全或许可以因为虚假新闻报道的问题被搞垮。不过方舟子企图同时借一方面的问题,把一个人的所有方面都搞垮,确实是异常卑劣的。就好比我证明了你偷了邻居家一块煤,我把你搞成了坏人,接下来我要把你塑造成在单位搞假帐也就不难了一样。 五。总结。 一个合理的法制社会,总是应该假定被告是无罪的。司履生和方舟子对魏于全的攻击,不仅缺乏学术专业精神,而且他们攻击言论的具体内容也不乏不专业不正确的地方,加上整个打假完全充满人身攻击、文革政治运动的色彩,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打假,就算打对了,也不过是黑吃黑罢了。 简单的说,控方的指控不科学不专业,更是不完全正确,就算被控方难以洗脱所有的指控,我认为就此也不能认定控方是正确的。因为指控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此,我抛开魏于全的实验是否真实不说,是有原因的,不是为他疯狂辩护。既然你的指控有问题,缺乏说服力,我就不能去断定魏于全有罪。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打假,对于中国科学界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国内本来就是勾心斗角多的是,如果这样也能“学术打假”,难以想像以后国内还会有多少严谨的学术争论,更可怕的是,以后恐怕我们会见到更多类似的为达到自己目的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如果发展成那样,中国科学没有被挽救,而是被毁灭了。 六。未来。 魏于全没有造假,没有被司履生方舟子打倒,我固然会欣慰。魏于全这次没有被司履生方舟子打倒(而实际上有罪),我觉得我也很欣慰,至少如此打假根本就是可怕的政治运动,手法完全不具备科学的严谨和专业的气质,失败也是应该的。司履生和方舟子更应该对他们对群众的误导负责。如果魏于全后来确实证据确凿的被证明做假了,我首先会为四川大学感到遗憾,但是我不会为我为魏于全“说了好话”后悔。为什么不会后悔呢?因为即使魏于全被定罪,也不能改变司履生、方舟子、新语丝打魏于全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个事实。
北京空气重度污染
612新华网报道说: 4月9日和10日,北京市遭遇了入春以来最为严重的重度污染,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竟然达到了500微克/立方米,而重度污染指标是300微克/立方米。 北京,不适合人类居住。
方肘子继续借他人之口诋毁川大
方肘子的新语丝,俗称信誉死,今日又借他人之口,继续不讲事实,没有逻辑的肆意诋毁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肯定会由沉默而说谎 郑术 四川大学对于丘小庆事件的不置可否以及对魏于全论文的争议的保护,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说谎。 作者从高校教育乱收费,和北京大学等情况,推导出四川大学会说谎,而且还是“由沉默而说谎”,“最后的结果 必然 是说谎”。方肘子刊登如此不负责任又完全没有逻辑的文章,只能是让信誉死死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