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浓雾,长久学习能力,公务员

北京持续几天浓雾并且5级重度污染空气质量,让人觉得寒心。与此同时北京的机场宣称采用高科技可以在雾中起降飞机,不过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北京是一个很畸形的城市,它已经负担了过多的城市职能,并且实际上确实像是一块吸血的海绵:因为它周边的地区都不富裕。就连天津,都是已经成为一个在全国排不上什么号的城市了。可是你看看长三角,上海很强,并没有导致杭州不行,或者周边地区富不起来。 扯远了。其实中国确实应该迁都。一个首都是不应该承担这么多职责的。北京地理位置不算好,要是发生战争在天津那边海域登陆一下子也就打到北京了。北京的气候也不好,周边的环境也不好。可是迁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官僚是有家族性和势力范围划分的,那些北京的官僚是不会放弃自己是皇城贵族的“血统”的。 ********************************* 中国人的持续学习能力确实太差。或许不是能力,而是气氛和氛围。或者说从小大家就没有真正被培养出持续学习的能力。山东说要在45岁以下的公务员里扫“电脑盲”。45岁以上的为什么就不需要了呢?扫电脑盲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电脑只要使用合理不中毒不用Windows基本的操作和使用是很简单的。因为中国人就是觉得年纪大了,就学不会了,而且年纪大的人似乎本能的避免接触很新的事物,避开这些东西。他们就是想安度晚年了。可是在国外很多老人都可以用电脑,不管他们技术多差,但是他们至少会去接触,因为他们有学到老的习惯。这很好,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很勤劳,或许是真的,但是中国人不够勤奋,缺少持久进步的动力,很多人确实真的就是找到工作就安度一生了,即使是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更活跃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避免流动。我知道有一个外国人本来已经有不错的工作了,但是人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攒钱来读博士,他要做科学家,这是他的梦想,他就是喜欢在实验室工作。而很多中国人过得很盲目,他们不知道自己最终的理想是什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本来有梦想,后来就放弃掉了。真的是很可惜,所以中国的教育应该从基层改革。 ********************************* 说到公务员,现在据说大学生喜欢考公务员。我也确实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过很多考公务员和考上的,都是没有什么能力的,有关系的人。而人们为什么要考公务员呢,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轻松。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做这个工作,而是因为轻松又赚钱的工作,为什么不做呢?懒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机构效率低下,办事难,因为工作人员做这个工作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觉得可以轻轻松松吃皇粮。 援引新华网报道: 公务员报考热背后显现的仍然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许多鼓励孩子报考的家长表示,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较高,只要不犯错误,几乎没有失业的风险。“进政府机关,现在比干什么工作都强。” 广州市一家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对500名年龄为18~35岁的广州青年做问卷访问,结果显示,青年心目中最理想职业的排序是:第一为党政机关干部(46.3%),第二为教师(30.7%),医生和律师为(30.3%)并列第三位。 大学生在校园里是愤青,看不惯社会腐败黑暗一面。要走出校园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公务员不费多少力气,还可以有机会捞到不少好处,不管这个好处是一般的待遇还是可以去腐败。或者至少说,吃公款也是可以吃出不少体重出来的。

谈中国伪科学昌盛与记者科学素质低下

中国伪科学昌盛之极,让人瞠目结舌。且不说“法轮功”这个颇有一些“科幻”色彩的邪教骨子里其实可以被归类为伪科学,光是目前还在为非作歹的“珍奥核酸”,“脑白金”等等,就已经可以让全世界看够笑话。近日国内大量网站大量刊登为伪科学辩护的报道,并且称赞山东大学一伪科学“教授”为“含冤逝世”在“问鼎诺奖途中”。 要指出这些理论的不合理之处,是很容易的。哦,不,此教授所著还不是理论,是“定律”。虽然我有千言万语可以一一指出其伪科学本质,但是我却不想浪费口舌。一来大多数读者科学知识有限,就算我怎么解释,他们也不会很明白。但是如果仅仅是从表象上来看,此教授也已经足够是伪科学的代表了: 其山大研究所官方网站,学术味几乎没有(连发表的论文列表都没有,除了大量貌似是他首创的“术语”),倒是有很多政治内容,名人效应(尽管克林顿的贺电真伪尚是疑问)。 理论尚没有被广泛接受,已经是定律定理,而且已经是有接近100万受益者的“医学应用”。任何一个严谨的医学研究,首先是动物实验,还有几期临床实验。这些,“全息生物学“貌似都没有,但是他已经有了治疗仪,而且在30多个国家让百万病人收益了! 副作用:本仪器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副作用。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医学治疗方法胆敢声称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副作用。 这是我见过的最自吹自擂的“学术”网站。 几乎是纯“理论”。对于实验科学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尚且不懂媒体报道里面的两夫妻终于见到的预期中的“紫色氨基酸云团”是什么东西。搜索Google也只有在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和其官网中见到“氨基酸云团”这个高深的词汇。 缺乏最起码的科学报道素质。数斑马的条纹,至少也要数多少匹斑马得到一个科学的统计结果。但是官网的报道水平只能说是“民科”,尚且不说他都没有提到自己究竟是数了一匹,两匹还是100匹。而且就算斑马身上存在这样的现象,单一证据也是明显不足的。或许按照他的理论,我们应该至少再观测到蜈蚣的每一条腿分节的结数应该等于蜈蚣全身的节数。 还有很多可以指出,但是也没有必要了。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另外一个部分,记者。 我很早就已经发现大多数中国记者普遍缺乏最起码的科学常识。不少记者和读者,却有着一股血气。一旦听说这时一个诺奖的有利争夺者,但是因为种种“不公”待遇错事机会,他们无不拍案而起,虽然不能从学术上支持“受害者”,但是种种政治武器却是可以有杀伤力的。一篇发表在某论坛的文章就写道: 关心国家科技事业的人们不能不顿生疑窦:虽然这位物理权威近年来因 到处高谈阔论而被认为精通百科,但对生物学和医学确是外行,如此擅自行动,对中国大陆首次有望获诺贝 尔奖的生物学成果痛下杀手,其真正用意究竟何在? 看,“大陆首次有望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学成果”。可是在PubMed这个数据库中你甚至搜索不到任何一篇论文里面包含所谓的ECIWO(英文原文是Embryo Contains Information of Whole Organism, 胚胎包含整个生物体信息–直译尚且不是“全息生物学”的意思)。 此文后面又讲: 质疑者完全不了解全息生物学的内涵和主旨,不仅将其立论建立在对全 息生物学望文生义的曲解之上,而且对自己用作逻辑工具的“三段论”之结构规则和应用条件都没搞清楚,稀里糊涂地运用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论工具,驴唇不对马口地去攻击另一个自己根本未理解的、并被断章取义的理论。望风捕影,浅学误人。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如此荒诞的“论文”,堂堂中科院院士竟 “剜到篮子里就是菜”,信手拈来用于制作一枚毁灭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创的、正在迅速获得世界认同的新兴学科的致命武器,此等行径,也能堂而皇之地假“反伪”之名而行,真令世人惊讶。这一既违法理又悖伦理的事件所反映的深层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可惜国人多有不愿自己思考者,只一味盲从权威,以至于跟着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此时文风已经变得相当政治化,转而利用中国大众对现实政治的一些不满情绪,对某院士和那些敢于站出来说话的人展开攻击。后来此文作者居然谈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全息生物学的“丰硕应用成果”。可笑的是,不仅官网上几乎没有有利的成果证明,作者也没有能够提出任何证据支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全息生物学是伪科学,那么,其问世30余年来所报道的丰硕应用成果,无 疑全部是谎言或造假,只要稍做调查,就可真相大白,何需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全息生物学的诘难者及打击者,不屑做任何调查检验,提不出一例可靠的证伪事实,更不经任何学术讨论,甚至未向任一位生物学者征询意见,在全息生物学走向世界辉煌之关键时刻,急不可耐地跨学科将其绞杀,此等霸道行径仅仅用“学阀作风”来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由此可见中国人渴望走向世界,获得诺贝尔奖的心情已经急切到了何等程度。本站亦于不久前讨论了诺贝尔奖与中国。话回记者科学素质。新浪网文章“科学家质疑私人科学打假 反伪斗士被指造冤”认为大家误把一个发明称作“永动机”。这个东西的具体细节我虽然不知道,但是至少说按照记者的报道: 2004年年底,《光明日报》报道了一条科技消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陆续获得了俄、英、美、中四国的发明专利……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这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这样的仪器就是一个永动机。因为“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这个条件,其实等于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任何条件下,不需要外加能源就能输出电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不符和热力学定律的。而且却是是永动机。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记者看不出来呢?是因为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因为他的高等教育只设计文科知识,基础的科学常识他们全然不了解。如果是后者,他们也有胆量站出来写自己连基础知识都不具备的话题。 最后这些例子只是存在于中国社会中少数的一些伪科学现象,和记者缺乏基本科学知识的一个小小的例子。记者胡乱报道随便乱写、伪科学报道满天飞的情况在中国是相当严重的。除此之外还有水变油的不断炒作、超自然现象、“俄罗斯真理报”的不少惊天动地的消息。有不少中国入说美国人大多数比较“白痴”因为他们很多东西都不懂。美国人确实有很多人懂的东西不多,是事实。但是中国的情况或许更差,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可能还是远不如美国的。

一次性筷子问题是否要永远讨论下去

早在98年的时候一次性筷子浪费我国森林资源的问题就被广泛提出。到了现在我们仍旧在讨论日本69%的森林覆盖率和100%一次性筷子进口率。究竟是我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还是记者为了养家糊口,每隔一段时间就把以前写的东西拿出来再赚一笔稿费?

民族药开发要走出目前的局面

今日新华网国内新闻三篇: 一: 我国着手抢救濒临失传的畲族医药学 据了解,目前全国尚无畲药品牌,一些企业界人士也计划筛选有开发研究价值的畲药品种,进行产业化开发,填补世界空白。 二: 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少数民族医药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已开发的民族成药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还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张艺博士说。 三: 藏药、蒙药等我国少数民族成药开始走向世界 如今,少数民族成药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成为具有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藏药、蒙药、维吾尔药、苗药等56个品种的少数民族成药相继在全国连锁的“少数民族医药专柜”销售。奇正、晶珠藏药、蒙王蒙药、奇康维药、贵州神奇、百灵等一批少数民族成药早已闻名全国,甚至远销欧美。 我说民族药,其实是把少数民族药和传统中药合起来谈。因为本质上他们只是处方的不同,归根结底都是“草药”。 我们的传统民族药固然有疗效,但是目前国内的开发仅仅停留在处方的优化或者成药化阶段。我们实际上对大部分中药的药理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现代科学解释。不少中成药甚至已经是所谓中西药结合,而且真正发挥主要作用的很可能是里面的西药成分。 不想多费口舌,简单的说,我们应该走出当前的开发模式,真正透彻的去解释中药的作用机理,搞清楚药物起作用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机制。不管中医看起来怎么玄妙,但是作为唯物主义科学工作者,是绝对不应该停留在目前的中药开发模式上的。况且多的不说,目前的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我国人民对于中药的信任,打着中药旗号用西药骗人。

新手机,只是为了不时之需

最近大出血继续购物以构建一个合理的生活框架 。 在中国谁还没有手机?用惯了手机,在这里没有手机的生活其实也只是偶尔的不方便。不过一来是没有人找,毕竟不认识几个人,二来手机服务费每个月还是很贵的。 但是手机在某些时候还是很有用。因此我还是购买了TracFone的一款单一价格预付款手机。和最流行的手机不同的是, 没有最高可能长达2年的使用合约,意味着你可以随时终止使用 没有每个月固定的加上税至少接近50元的帐单 无需信用背景调查,对于刚来的人很实用 没有任何隐藏费用 与此同时,享受以下优点 高质量网络:TracFone其实没有自己的硬件网络,你将使用Cingular或者T-Mobile等服务商的网络 我购买的是单一价格手机,因此全美任何地方均可无漫游费使用 无论本地,国内长途还是漫游拨打和接听都是每分钟一个单位价格,每条短消息0.3单位价格;以前的TracFone服务是漫游2个单位价格,每条短消息0.5单位价格 如果使用了一段时间,电话稍多还可以购买1年服务,就不必每两个月至少充值一次,并且可以购买X分钟,获得双倍时间。 购买的时间用完了就用完了,只要控制在自己的预算范围之内不会有惊人帐单 电话机销售促销,充值100分钟获得额外20分钟;如果有购买双倍时间服务,可以获得总计220分钟(花费接近30-元) 预付卡已经包括税,价格感觉更透明更直观。 只要保持服务有效,没有用完的时间可以保留。 总得来说,只要个人电话数量少,比起购买最便宜40美元一个月的计划,可以省下很多钱,但是在紧急时刻有移动电话可以使用。当然,在绝对价值上省钱和更好管理预算的同时,我不能用这个电话来无限周末晚上聊天(其实更节约时间)。

Front Row: PowerBook媒体中心诞生

最近有Hacker搞出Front Row,可以装在任何Mac OS X 10.4的机器上。之后你的机器就是一个“Media Center媒体中心”了! 如果你有蓝牙手机还可以用来遥控。可惜我没有啊。 不过还是很好玩的。虽然在我的系统上有一点小问题。不过相信过几天10.4.3的补丁出来可能会修正这些问题。 视频演示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IT

M$ battling Google with “innovation”?

One of the funniest thing I have ever heard today is that Ballmer, the “Windows, Windows, Windows” and “Developer, Developer, Developer” shouting guy, said that Microsoft is going to compete with Google by the old-fashioned way: with innovation. He said: Microsoft is “at the beginning of 12 months of the greatest innovation pipeline we have… Continue reading M$ battling Google with “innovation”?

周日厨艺大赛

Only on Sundays. Cooking becomes an entertainment. 今日菜肴:咖哩鸡盖浇饭。 配料:无骨鸡胸肉,白色洋葱,青椒,咖哩粉,淀粉,蒜;绿色叶片莴笋 结果如图。 配料成本:累计成本大约4.5美元。盘中成本大约2.5美元。其中炒绿色叶片莴笋价值0.75美元以上。 结论、结果:绝对可以卖6美元以上。虽然加了很多咖哩粉不过咖哩味还不是很重。绿色叶片莴笋虽然本来是一棵整的,售价1.5美元,但是一炒就越等于没有体积了。这种叶片莴笋在美国通常是加一片到两片到汉堡中的。 中式做法营养损失大,而且要消耗很多成本,因为最后摄入量很大。美式蔬菜多数生吃,营养几乎无损失但是摄入量偏少。

“秋游”:去看Virginia最有名的水车

Virginia被拍摄最多的地方:Marby Mill 磨房。 你几乎可以在所有的宣传Virginia旅游的资料上看到这个水车。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历史并不是很悠久的建筑似乎并不值得如此被旅游者关注,但是Virginia确实有很好的自然环境,这个水车和旅游点也确实代表了历史很短的美国的过去的一些乡土生活。 下图为演奏阿巴拉契亚音乐的老人。 下载观看此视频。 图库里面有精选的一些照片,以及一个几秒钟的水车转动的视频。

黄昏。

去看了一场电影”Serenity”,买了两本书: Mac OS X的一个不错的Manual,和一本野生动物集锦(里面有>2000种动物,有介绍,地理分布,照片等,很棒的一本书)。 完了就是黄昏了。拍一张照片。其实天上的云看起来不错。这边的云都比较低,据说因为我们在山区。 明天去旅游看秋天的景色。 下面这个图是新买的书。从小就喜欢看这个。

Buy Video on iTunes!

I have tried to buy an episode of Desperate Housewives on iTunes music store and it works just fine. Although the resolution is only 320*240 which is a little bit small, it looks not quite bad when I use double size. But full screen is bad…if I am watching it with notebook and sit really… Continue reading Buy Video on iTunes!

My Torchlight Icons 0.2.0 has reached over 10,000 downloads.

My first real icon set release Torchlight (ver. 0.2.0 final) has received over 10,000 download, according to Deviantart.com counter. Although I announce on KDE-Look.org that Torchlight will no longer be updated anymore because of its inconsistent style, I am still happy to see that it can reach such a high download number. And although Ricebowl… Continue reading My Torchlight Icons 0.2.0 has reached over 10,000 downloads.

秋天来了,枫叶红了

秋天来了,枫叶红了。 学校里面有不少的树已经呈现出了秋天的颜色。在国内的时候我所在的地方是很少见这样的色彩的。所以这些颜色对于我来说还是非常漂亮的。 这个周要去州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据说可以看到很漂亮的秋叶。期待中。

Nobel Prize and China

词汇: Nobel Prize: 诺贝尔奖 Olympic Games: 奥运会 Nobel Prize毫无疑问是当今最高科学奖。很多中国人盼望Nobel Prize几乎可以达到盼望Olympic Games的程度。可是盼望有什么用呢? 中国人在国外做科研的很多。其中虽然有不少杰出的人物,但是严格来讲,真正有很大创新贡献、可以有资本获得Nobel Prize的还是很少的。为什么呢?难道中国人不聪明吗? 中国人是很聪明的,不说比外国人聪明,至少也不比他们笨。但是中国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从小就已经制约了一个人创新的天分,而在美国的很多华人科学家都是在中国长大的。中国早期的教育无疑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到影响,无论这个人在美国之后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骨子里也是会有中国教育的残余的。 即使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科学家,其家庭教育背景也会有不少限制性的因素。一个美国人告诉我,她知道很多华裔学生演奏钢琴、小提琴等的水平很高。我们讨论的结果应该是华裔学生家庭管教教严,家长可以“控制”孩子花很多时间来联系乐器。她同时认为这些华裔孩子虽然演奏水平和美国本土孩子比起来很高,但是作为艺术家去创作,她没有感觉到比美国本土孩子强。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里面就确实有很多国际著名演奏家。但是作曲家、指挥家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在于一点,中国没有Nobel Prize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没有Nobel Prize是因为我们的水平根本就还不够,这里面更没有什么歧视在里面。除开中国科研体制的严重问题以外,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即使我们进行大改革,可以预见在日后很多年将继续制约中国创新和科研的能力。 正如我遇到的一个土耳其人所说,中国人发明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都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在若干世纪以前可以是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科技最进步的国家,为什么现在就不行?还是中共的那句话,我们要与时俱进。新的时代,传统虽然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发展“新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