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科学世界

海胆(Sea Urchin)的基因组全序列被测出来了。海胆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生物,特别是在发育生物学方面。据说很多重要的研究也使用了海胆。但是遗憾的是以前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海胆是这么重要呢? Shigella降解细胞骨架,以便在细胞内活动。 南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学家心目中的流行病发源地?Science Podcast采访以为科学家,讨论可能的流感大流行,传播会非常快。这位科学家说,例如,流感可能会从South China开始,那是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常见的发源地。一两天就可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从SARS,到禽流感,那一个不是和南部中国牵涉在一起的呢?比如广州,香港,福建。传说福建型禽流感变种目前到处都可以找到。而以前也见过一个科学家追溯SARS的传播,也是追踪到广东的某地。另外这个科学家也谈到,缺乏科学依据可以表明,洗手可以预防流感,虽然洗手是一件好事。 国际质疑中国在禽流感方面的说法。前段时间已经在传言,中美科学家“吵架”。香港和美国科学家认为,目前在南部中国传播的禽流感已经发生变异。于是WTO要求中国提供样本,并贡献信息。中国科学家否认病毒发生变异。于是口水战开始。更有报道指出,虽然去年中国就承诺提供04到05年在中国传播的禽流感病毒的20个样本,但是样本仍旧还没有被邮寄到国际实验室。PNAS网上刊发的文章甚至带来新华网专题报道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 关于动物保护主义者和科学家受到的威胁的讨论继续 图片

5美元一本Newsweek,25美元一年的Newsweek

我记得我曾经在上海买了第一时间出版的亚洲版Newsweek,花掉了40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5美元。现在看来正是极大的奢侈。 由于个人感觉缺乏阅读,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修养,多读有意义的东西是不错的。Newsweek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所以我刚刚订购了三种杂志:一年56期的Newsweek,一年12期的Macworld(纯粹因为我用Mac),一年6期的American Photo(因为我喜欢摄影)。总共花掉57.92美元,但是我累计会有31%的Cash back,也就是说我最终只会相当于付出39.96美元。另外因为在Google Checkout登记了信用卡,获得5美元的Cash back,最后等于只花了35美元。 想来,不知道哪些人在上海经常买Newsweek来看呢?我每本Newsweek花费不到0.5美元。

Most User Un-Friendly Phylogenetic Program Found!

And the winner is PAML(Phylogenetic Analysis by Maximum Likelihood) by Ziheng Yang! I thought BioX is the best “bridge” between different programs because it supports so many different format. But PHYLIP and PAUP* format sequences generated by BioX are NOT readable by PAML’s yn00 program, although PAML claim to support PHYLIP and PAUP* nexus. Well,… Continue reading Most User Un-Friendly Phylogenetic Program Found!

秋天的叶子-1

Photos of Foliage and Nature in VA…volume 1 关于红叶的照片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目前所展示的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红叶。 以上图片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 Copyright 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消失的亿唐

亿唐已经消失了。 传说中的etang.com现在链接到hompy.com,而传说中的web 2.0的hompy,貌似也并不成功。所以亿唐已经消失了。 当年的亿唐,何止是当时最有创意的中国网站。独特的首页设计,独特的关注点,原本无限的电子邮箱。不过明显是不善经营,越搞越差,最后大家都不去了。说是哈佛MBA回国搞的网站,但是哈佛MBA又能怎样呢?在网站上大肆宣传的etang避孕套居然最后都没有能上市;四六级查分的访问量足以让网站瘫痪…… 有感于这篇文章而发。

可以死而复生的细菌; E. coli超级计算机

Nature上报道了早已知道的Deinococcus radiodurans修复支离破碎的染色体机理的文章。这个极端细菌,即使染色体断裂为几百个片段,仍然可以从新修复,死而复生。它的这个能力已经被发现50多年,但是机理一直是一个谜。 Terra Soft据说要用Cell处理器构建超级计算机,这将是第一台使用Cell的超级计算机,名字叫做E. coli。 Pretty interesting, huh.

House M.D. vs Grey’s Anatomy

我终于已经看完House的第一季前三集。尽管Lala(??)强烈推荐、又有很好的舆论支持,我只能说我对House相当失望,并且逐渐丧失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虽然House接近成功的塑造出Greg House这样一位另类独行的M.D.,但是和Grey’s Anatomy比起来,里面的医生和病人缺乏人情味(Grey’s Anatomy里面的医生可能又太有人情味),医生缺乏自己的生活和故事,每一集就是一个古怪病历,并且诊断是一拨三折,让人觉得比X Files或者其他一集一个小故事的片子还要程式化。House手下的医生们的讨论、争论、怀疑、错误到正确……,也相当让人乏味。如果这个片子继续这样下去,我觉得我可能无法继续容忍了。 Grey’s Anatomy进入第三季,故事情节越发离奇,特别是Grey,居然double date两个人,还要“heat”,“romance”,OMG,so unrealistic so naive and so much like a whore。Derek的为人作风也让我越发不能忍受。Finn的Tolerance也越发让我不能理解。另外Izzie的演技也越显不足,这个 troubled Izzie的形象越显造作和不自然。Too much drama and romance,多少有过多不真实的性质在里面。但是和House比起来,虽然不是各种离奇病人,当时我们毕竟看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其实比House有趣。而且病历浅显易懂,House里面的病历则过分怪异、医学术语过于深奥、病理难以理解。 相比之下,Lost第三季的第一集则显得颇为有趣。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TV

Nobel Prize Winner 2006, Physiology/Medicine

很少有人可以在成果发表之后这么快就获得Nobel奖。这两个美国人再次证明美国的生物学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 另外近期Science或者其他杂志上有趣的文章: 可能通过体液,例如唾液传染的Prion可能被发现了。他们观察到鹿子之间有这种传播。 E. coli的”性与毒性”,进化的角度(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6) 60(5), 1136-1151)。文中作者再次质疑传统的Phylogenetic Approaches是否适用于E. coli。即使按照作者的看法,E.coli也并非重组得很频繁。如果这些方法,比如Maximum Likelihood之类,不适用于E.coli的话,那么这些方法可以说基本上不适用于至少一半的细菌? Science上的这篇文章又谈到生命树。达尔文最先的草稿上画的“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或许Life of Tree根本就不存在也无法重构,或者如Nature上一篇文章假想的生命树并非树而是一个环,仍然有很多人继续为重构生命树努力。或许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生命树的构建要容易很多。或者如果你只打算把分辨率定为到Species的话,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做一做的。 寄生植物的嗅觉。

Test Writely to Post Blog

This is a Test, writing blog in Writely and then publish it to my blog. And this is bold. And this is italics. And this is underline. Don’t know how to insert image though. And it seems, it does not post title.

貌似Surface被Cancel掉了

似乎Fox已经把Surface给Cancel掉了。真是让人十分失望。 最近看到不少network不断有新片series premium,说明有不少老一点的片子被Cancel掉了。TV.com上还是有不少人觉得他们应该把Surface带回来。实际上虽然Surface并非最好的科幻剧,但是也是科幻剧中相当有”智商”的了。 至少Surface有那么多吸引搞生物的我的东西。我觉得相当可惜。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TV

互相链接的力量2

9月的流量比起往月少了不少。不过反正也没有人点广告,也没有人留言,所以人多人少也无所谓。 当然我这个网站的统计功能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可以看到别人如果是通过搜索引擎是怎么来到我这个网站的。最近用A9比较多,因为一来可以获得Amazon.com的折扣,二来最近不少经验表明Windows Live的搜索结果比Google准确一些。 最近有好几个访问者是通过搜索关键词”mrbayes”, “mrbayes intel mac”等类似关键词过来的。于是我就搜索后者看看我的记录是不是比较靠前。果然在A9上就排在第一位。不过Google上则是第三页还是四页上去了。由于MrBayes的官方网站至今没有Intel的版本编译放出,所以我也揣测有不少人可能会希望在Intel Mac上用原生的执行程序吧。所以这一次A9/Windows Live的搜索结果又一次战胜了Google,因为我的Blog里面就是专门说怎么在Intel Mac下面编译MrBayes的。 还可以看别人从哪个网页点击过来的。当然还是有相当多的,其实就是连接我的福娃图片。貌似这些人的Blog的访问量还是蛮高,我这里才会有这么多记录。 另外在搜索MrBayes的时候,搜索到一个繁体中文的Blog,我心想大概也是同行吧,点过去看,应该也就是做进化方面研究的台湾人,可能在Berkeley?至少以前是国立台湾大学的人吧,从他Blog的连接里面可以看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互相链接的力量。后来看到有说我是谁,原来确实是国立台湾大学的助理教授。 点到国立台湾大学一个实验室的网页里面去,做的是分子植物演化,看看People,里面还有美国过去的交换学生。心想,前段时间北大确实真的是有什么资格不满香港的大学?说真的,香港和台湾的大学水平比清华北大高多了。清华北大估计也没有几个美国过来的交换学生吧?